TPU压延膜与高频焊接技术的结合,通过“分子级融合”与“功能分层设计”,突破了传统材料加工的局限,成为高端柔性制造领域的核心工艺。其核心逻辑在于:以电磁感应驱动分子链重构,通过共挤结构实现性能梯度强化,最终达成材料功能与制造效率的双重提升。
一、高频焊接:分子层面的“无缝焊接”
传统热熔焊接依赖外部热源,易导致材料变形或界面分层。高频焊接则通过电磁场激发TPU分子链的极化运动,使接触面分子在压力下产生均匀摩擦生热,形成分子链的交叉渗透与重构。这一过程无需胶粘剂或高温热源,焊缝与母材形成连续的分子结构,彻底消除分层风险,同时热影响区极小,适合精密结构加工。
二、共挤结构:功能分层的“材料密码”
多层共挤技术为TPU膜赋予了“分层设计”的灵活性。通过共挤工艺,膜体可集成耐磨层、增强层、密封层等功能层,各层特性在高频焊接中实现梯度强化:
1. 耐磨层(聚醚型TPU):低温柔韧,适应极端环境。
2. 增强层(聚酯型TPU):高强度抗穿刺,提升整体耐用性。
3. 密封层:分子链重构后形成无缝隙焊缝,气密性优于传统工艺。 焊接时,不同功能层的分子链在压力下形成梯度过渡区,既保留各层特性,又通过分子纠缠强化焊缝性能。
三、性能突破:从单一到复合的跨越
高频焊接与共挤结构的结合,使TPU膜在耐候性、功能集成与设计自由度上实现质的飞跃。
1. 耐候性升级:焊接后的膜体可同时适应极地低温与沙漠高温,且抗老化性能显著提升。
2. 功能集成化:通过共挤工艺,可在膜中集成自修复涂层、导电层或光致变色层,高频焊接后实现“结构-功能”一体化。
3.定制化服务:支持透明、彩色膜的复杂形状加工,如曲面、立体结构的一次成型,满足智能穿戴、医疗设备等场景的个性化需求。
© 2012‐2022 浦雄实业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4014213号